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较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前两天有文章说,中国正在引领全球自动化发展,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已经可与日欧直接竞争。
文中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规模已连续数年居世界首位,并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机器人技术也在持续进步,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13.7万件,列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和技术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中国已有能力与日欧进行直接竞争。
个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崛起,在世界机器人市场中已经博得了一席之地,但就机器人硬实力而言,我国工业机器人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在直接竞争中仍处于不利地位。
事实上,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源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生产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智能工厂与自动化生产线相结合完成更多的生产工作,而这其中,机器人扮演了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我国的劳动力数量正在逐年下降,全国多地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有效实行,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一个可靠的发展方向。再加上,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国家开始逐渐重视智能制造领域,鼓励企业进行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多种原因的结合,促使了我国机器人行业进入“爆发期”,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达到了日欧国家的先进水平。相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较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在核心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核心零件严重依赖进口。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技术,也就是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控制器,减速机,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仍然被发达国家所掌握。
即使在智能制造发展迅速的佛山,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企业主要面向的仍是中低端市场,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盈利能力偏低,高端市场主要由国外产品占据。全国政协委员周桐宇在对佛山智能制造调研后提到:“佛山的智能装备行业关键零部件在可靠性、精度及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
另一位行业专家赛迪研究院装备所所长左世全则坦言:“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的现象在部分地区的确存在。”
反观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使用。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首先从美国引进机器人及技术,建立生产厂房,并于1968年试制出第一台日本产 Unimate机器人。1970-1990年,日本工业机器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20年,大幅超越美国。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扶植政策也使机器人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得到推广使用,机器人技术也发展迅速。
日本的机器人产业经过了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如今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相对完整机器人产业链。而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时间短、产业链尚不完善,想在短期内做到可与日本机器人直接竞争仍有难度。所以当下的关键是,如何突破关键技术、解决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瓶颈,进而做大做强。
“要把机器人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考虑”,周桐宇提出,要打破困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行甚至超越,就要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培育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相关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度高、综合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机器人国际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