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小夫妻的创业
什么时候最适合创业?
2020年?
人口学者梁建章(同时也是携程创始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最好的创业年龄在 25 ~ 35 岁。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也仍然保有开放的心态,并且愿意去冒风险。“
现实总有例外,苏州唯质的朱勤军夫妇满足了后面一句,至于前面那句,朱勤军今年都快50了。
巧了,2020年,还真是这对夫妻的创业阶段。
1、一拍脑门就建厂
和很多钣金行业的创业者一样,朱勤军夫妇的起点并不高。以前是干工程销售的,生意不错,但是客户拖欠工程款太严重,并不是长久之计。
2018年,夫妇俩合计:不如自己开厂。没曾想,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决定,却让接下来的剧情跌宕起伏。
前些年朋友一直劝朱勤军开一家涂装厂,虽然觉得有发展潜力,但是他没敢贸然投资。跨出舒适圈是很难的。大部分人在行动的时候,对于过往的成功都有着相当程度的路径依赖。
但是真正的企业家往往具备“创造性破坏”这一特征,能够及时发现过去的成功路径潜在的危机,敢于冒险,承担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突破旧有的目标与规范。
说干就干,夫妇俩雷厉风行,选址、建厂、买设备,投资上百万元在江苏太仓建起了涂装厂。
厂房、设备、员工都齐了,唯一的问题是:客户呢?
夫妇俩两手一摊:既无经验,也无客户。
这一点俩人倒是一致地乐观:厂子先建起来,服务和质量做好了总会有客户的。而且我们以前都是做销售的,大不了再一起出去跑业务嘛。
事在人为,万幸夫妇俩人缘好、服务和质量做得确实到位,一开始还比较顺利,客户转介绍客户,慢慢地积攒起了不少客户资源。
真是应了那句: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2018年底的时候,更大的问题出现了。订单太多,涂装线产能跟不上,产能跟不上就要耽误交期,这是夫妇俩万万不能接受的。做企业的就是这样,信用看得比金子还贵。所以,没有多少犹豫,他们拆掉了旧有的线,重新再改进了。
产能跟上了,客户越来越多,生意总算渐渐步入正轨。
2、老实人不老实
2019年,老实人朱勤军,“不老实”了。
他有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开钣金厂,买通快设备。
建自己的钣金厂是因为加工钣金件多了之后,朱勤军了解到这块业务其实更有利润空间,加上集成涂装业务,可以让自己更有竞争优势。他这是玩儿了把产业链延伸,只不过别人是先有钣金厂再开涂装厂,他倒过来了。
买德国通快设备的原因倒是简单:通快在行业中的质量、品牌、口碑没得说,主要是出去谈单有底气。
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里面,比如总想买最新的iPhone和最好的车,这是命,得认。
但是,在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里面,老婆是管财务的,朱勤军说了不算。
这可能是做企业最难的问题,那就是现实很骨感:这些年攒的钱投资涂装厂没问题,但是钣金厂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买,俩人都是意见一致的。
2019年,通过多轮讨论和定价,夫妇俩选择了通快融资租赁方案,既获得了优惠价,又减轻了大笔投资的压力。前些年一般只有珠三角的客户愿意选择融资租赁,现在长三角的客户也越来越重视起来。不得不说,这也是金融服务实体,重新脱虚向实的一个侧面反映。
对了,之所以资金压力大,其实是朱勤军太“贪心”,他要一口气买三台通快设备:激光切割机、冲床和折弯机。从激光、冲压到折弯的钣金一站式采购,一步到位。
3
大小通吃
10月份开始,设备陆陆续续装机调试完成。有了钣金厂的加持,朱勤军如虎添翼,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客户络绎不绝,大订单纷至沓来,生产越来越忙。
但是再忙,朱勤军也从来不拒绝小客户,一是生意刚刚起步,口碑积攒很重要;二是自己以前做销售的,将心比心,知道小客户的难;三是通快设备经久耐用,应对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单子也非常有优势,把性能发挥到极致就是对设备的最大尊重。
可是,谁也没料到,一场危机正在悄悄蔓延全球,而这次的问题是全人类的。受新冠疫情影响,2、3月份全国大部分工厂都不能正常开工,苏州唯质不能幸免。工人工资、租金、各种支出一下就压过来了,现金流岌岌可危。
夫妇俩想尽办法,做生意这么多年,大风大浪面前,早就习惯了。难吗,当然,个中滋味家家都不一样。虽然算不上很大的企业,但是厂里72名员工,背后可能就是72个家庭要养活。所以无论如何,这关得过。
中国人常说,大难不倒,必有后福。还是那句事在人为,多方努力下,4月份开始,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一切迅速步入正轨,订单激增。苏州唯质缓过来了。
经过这次危机,夫妇俩越来越清楚,未来最大的增长空间就是钣金厂,他们有顶尖的通快设备,配合自身完善的服务和质量,不愁没有生意做。
新的难点在于,需要在研发设计上更进一步,把好的设备用到极致,从代加工转入自主研发。这一点,部分也可以借由通快的钣金设计培训实现弯道超车。
方法总比问题多,做生意要的就是这份乐观和勇气。
做制造业的常常开一个玩笑:当年要是知道房地产最赚钱,还开什么工厂。这钱投资房地产,不早就发了吗?真正让他们再选一次的话,可能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制造业。原因无他,就像朱勤军夫妇一样,一心只想做事情,做好事情。朱勤军早年从安徽到上海打工,年近五旬开始创业,一路全靠想做好事情的执念和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这样的创业者,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正是有了这群胆大包天的民营中小企业家,我国才拥有了世界上最全的工业种类(39个大类,如果细分,就是好几百个分类)和最全的工业产业链体系,成为中国经济拾级而上的坚实基础。
更是因为这群胆大包天的民营中小企业家,我国的民营经济从 1979 年 20% 的比例,上升到了现在的60%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达到“5、 6 、 7 、 8” ,即 50% 的税收、 60% 的经济比重、 70% 的研发投入、 80% 的劳动力就业数,这个比重是这几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更是千千万像朱勤军夫妇这样的劳动者叠砖加瓦共同搭建起来的美好局面。